上古四凶不太凶

上古四凶不太凶

⑦“抵御”——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:“我有旨酒,亦以御冬”;

“御”,音“yà”,意为:

①“迎”《诗经·召南·鹊巢》:“之子于归,百两御之”。

我们在前文援引了司马迁对于四凶的概述,但这一小段也非司马迁原创,而是借鉴了《春秋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。

说到这儿,还不得不提及另外一部先秦著作——《山海经》。

它的文献价值,是对中国古代历史、地理、文化、中外交通、民俗、神话等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。

西汉东方朔也曾仿《山海经》,撰写了《神异经》,“然略于山川道里而详于异物”(编者注,鲁迅《中国小说史略》),于历史、地理等参考价值要远逊于前者。

结合这些典籍,我们挨个来看,“四凶”,坏到什么程度。

共工 穷奇

《左传》《史记》认为,共工“不可教训,不知话言”,即顽固不化、态度凶恶之人。《尚书·尧典》还称,尧曾评价共工“静言庸为,象恭滔天”,意思是话说得好听、做事却很差劲;表面恭敬,实际无法无天。

《淮南子》收录了《共工怒触不周山》的传说,共工和颛顼的争斗,抛却神话元素,可以佐证他本性的霸道和脾气暴躁。

那为什么共工被称为“穷奇”?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集解服虔曰:

“谓共工氏也。其行穷而好奇”。

《山海经·海内北经》载:

“穷奇状如虎,有翼”。

《神异经》云:

“西北有兽,其状似虎,有翼能飞,便剿食人,知人言语,闻人斗辄食直者,闻人忠信辄食其鼻,闻人恶逆不善辄杀兽往馈之,名曰穷奇。”

《神异经》所谓“闻人斗辄食直者,闻人忠信辄食其鼻”,这样的艺术加工肯定是不能往共工的身上套的。

不过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一个信息,共工部落,以虎为图腾,其分支从北方迁徙至西北,犹“虎之于飞”,所以穷奇是“带翼之虎”的形象。

鲧 梼杌

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集解贾逵曰:

“梼杌,顽凶无畴匹之貌,谓鲧也”。

鲧是颛顼后裔,禹的父亲,因治水不成而被治罪处死。面对滚滚黄河,鲧曾采用堵水之策,结果失败。

后来的事人尽皆知,大禹子承父业,疏通河道,将洪水制止。也是从那个时候,人们就知道治水——宜疏不宜堵。但这个道理,又何止于治水呢?说回鲧,治水不成就要被杀,受到的责罚仍未免过重。仅仅因为这?《史记·五帝本纪·正义》:“谓鲧也,凶顽不可教训,不从诏令,故谓之梼杌”——道出了他被杀的真相。不从诏令。因为他不肯臣服于舜。《神异经》描述梼杌:

“西方荒中有兽焉,其状如虎而大,毛长两尺,人面虎足,口牙,尾长一丈八尺,扰乱荒中,名梼杌。”

故而,鲧被叫“梼杌”,是“言鲧性似,故号之也”。

三苗 饕餮

三苗部落是九黎族后裔。当年,如果没有黄帝,九黎族的首领蚩尤可能就一统中原了。

舜在位时,三苗再次作乱。舜整军准备征讨,结果三苗不战而降。到了禹时代,三苗故技重施,双方大战七十余天后,三苗从此一蹶不振,消失于历史记载中。

三苗被称为“饕餮”。饕餮,是贪吃之兽。《汉书·礼乐志》:

‘贪饕险’颜师古注:‘贪甚曰饕。’特指贪食。”

可“干饭”能有什么错?——因为“贪”,所以总是做出,“积财而不用,善夺人谷物”的事儿来。

《史记·五帝本纪·正义》言:

“谓三苗也。言贪于饮食,冒货贿,以比三凶,谓之饕餮。”

这就是三苗被称作“饕餮”的原因。

驩兜 混沌

舜巡狩四岳时,三苗首领是驩兜。在尧的统治末期,驩兜带领三苗加入了尧的部落联盟,期间多次为乱。

尧遂将驩兜流放到崇山,其部分族人流放到三危山。

“昔帝鸿氏有不才子,掩义隐贼,好行凶慝,天下谓之浑沌”,也就是说,驩兜是帝鸿氏后裔。

帝鸿氏是谁?

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集解贾逵曰:

“帝鸿,黄帝也”。

驩兜被形容为“混沌”。

混沌又是什么样?“其状如犬,似罴而无爪,有目而不见,有两耳而不闻,有腹无五脏,行走而足不开。”庄子在给人讲故事时,拿混沌举例,也将之形容成一个不仁不义、作恶多端之人。章炳麟在《新方言·释言》中说:

“‘混沌’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混蛋。”

其实,收获这么多“差评”的四凶,在当时只是势力较大的部落或部落首领,他们倚仗自身的强大,不肯接受舜的领导,招来了祸患。

就这一点来说,我们不能指责他们破坏统一,因为彼时,尚没有出现国家的概念,只有部落联盟。

不过,国家的诞生,已经显露出趋势,尧、舜,都是此中的奠基者,而“四凶”是阻挠者。

吊诡的是,延续这个趋势的,却是“梼杌”的儿子禹;最终让这趋势开花结果、建立起中华大地上第一个国家的,是“梼杌”的孙子,启。

举报/反馈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教你怎么用ajax传数组(也可以是转为json)
正规beat365app

教你怎么用ajax传数组(也可以是转为json)

📅 07-27 👁️ 288
魂斗罗归来回归玩家要多久
正规beat365app

魂斗罗归来回归玩家要多久

📅 08-16 👁️ 9636
欢乐颂2中邱莹莹关雎尔樊胜美 三人的老家分别是哪里的